毕业设计(论文)的成绩分为优秀、良好、中等、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。
等级划分标准:优秀: 90分总成绩;
良好: 80分≤总成绩<90分;
中等: 70分≤总成绩<80分;
合格: 60分≤总成绩<70分;
不合格: 总成绩<60分。
总成绩(最后的成绩)的计算方法如下:
一、总成绩的计算方法
毕业论文(设计)成绩由指导教师、评阅教师和答辩委员会(小组)三方评定,比例为30%、20%和50%。即,学生总成绩(最后的成绩)= (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×30%)+(评阅教师评定的成绩×20%)+(答辩委员会(小组)评定的成绩×50%)。
指导教师、评阅教师和答辩委员会(小组)三方评定成绩的标准如下:
二、答辩委员会(小组)评定成绩的标准
答辩委员会(小组)评定毕业设计(论文)的成绩分为优秀(90~100分)、良好(80~89分)、中等(70~79分)、及格(60~69分)、不及格(59分以下)五个等级。各等级的标准如下:
1.优秀(90~100分)
(1)全面完成设计(论文)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,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强,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独特见解或新颖性。课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、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。
(2)程序基本代码量大且有一定的编写难度。
(3)学生熟悉软件系统开发的规范,熟练掌握所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系统,以指导自己的设计与开发。
(4)分析研究方法正确(对毕业论文而言),方案设计合理,能正确、灵活地综合运用专业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。
(5)观点鲜明、正确(对毕业论文而言),结构完整、格式规范、文字通顺、技术用语准确,设计成果有应用价值。
(6)开发的软件功能全面、运行速度快,用户界面美观。演示操作顺利。
(7)图表整洁,布局合理,尺寸标注正确,符合技术用语要求。
(8)答辩时能简明、准确地表达设计(论文)的主要内容,熟练、正确地回答问题。
2.良好(80~89分)
(1)按要求完成设计(论文)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,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好。选题适当,有一定的实用性、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
(2)程序代码量比较大且有一定的编写难度。
(3)学生比较熟悉软件系统开发的规范,比较熟练掌握所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系统,以指导自己的设计与开发。
(4)分析研究方法基本正确(对毕业论文而言),方案设计基本合理,能综合运用专业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。
(5)观点正确(对毕业论文而言),结构完整、格式基本规范、文字比较通顺、技术用语比较准确。
(6)开发的软件功能比较全面、运行速度快,用户界面比较美观。演示操作顺利.
(7)答辩时能比较简明、准确地表达设计(论文)的主要内容,熟练、正确地回答问题。
3.中等(70~79分)
(1)按要求完成按期完成设计(论文)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,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一般。选题适当,有一定的实用性、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。
(2)程序基本代码量中等且编写难度中等。
(3)学生基本熟悉软件系统开发的规范,掌握所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系统,以指导自己的设计与开发。
(4)分析研究方法基本正确(对毕业论文而言),方案设计基本合理,能综合运用专业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。
(5)观点正确(对毕业论文而言),结构比较完整、格式基本规范、文字比较通顺、技术用语比较准确。
(6)开发的软件系统能运行,有一定的功能,用户界面较美观。演示操作基本顺利。
(7)答辩时,回答问题基本正确,语言比较简练。
4.及格(60~69分)
(1)基本能完成设计(论文)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,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选题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。
(2) 有一定的基本程序代码。
(3)学生部分熟悉软件系统开发的规范,部分掌握所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系统,以指导自己的设计与开发。
(4)分析研究方法基本正确(对毕业论文而言),尚可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分析、解决问题。
(5)观点基本正确(对毕业论文而言),结构比较完整、文字比较通顺、技术用语比较准确。
(6)开发的软件系统基本能运行,有一定的功能演示操作基本顺利。
(7)答辩时, 能基本回答大部分问题。
5.不及格(59分以下)
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均按不及格处理:
(1)未按期完成设计(论文)任务书所规定的基本任务,毕业设计(论文)未达到最低要求。
(2)选题无实用性且偏离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。
(3)设计方案有原则性错误,缺乏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。
(4)对毕业论文而言,研究方法不正确,存在较明显的观点错误或观点不明,基本理论和知识运用错误。
(5)材料虚假或不齐,逻辑混乱,结构不完整,格式不规范,未能达到毕业设计报告撰写基本要求。
(6)软件演示操作不能进行,
(7)答辩时,大部分问题不能正确回答, 有原则性错误,经启发后, 仍然不能正确回答问题。
(8)抄袭或由他人代笔的工作量超过50%。
三、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的标准
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大学本科毕业(论文)
成绩评定指标体系(适用指导教师)
一级指标 |
二级指标 |
等级标准 |
评价等级 |
得分 |
总分 |
一、选题质量(25分) |
1-1选题指导思想(6分) |
A. 选题紧紧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,充分满足毕业论文教学基本要求。 B. 选题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,满足毕业论文教学基本要求。 C. 选题能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,基本满足教学基本要求。 D. 选题不能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,不满足教学基本要求。 |
|
|
|
1-2题目难度(6分) |
A. 题目能综合本专业的主干课和专业课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着重强调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,选题新颖。 B. 题目基本能体现教学计划中对专业课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,选题有新意。 C. 题目上能体现教学计划中对专业的主干课和专业课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,选题有一定的新意。 D. 题目体现不出教学计划中对专业的主干课和专业课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,选题无新意。 |
|
|
|
1-3题目工作量(6分) |
A. 题目大小适中,超过计划周数95%的工作量。 B. 题目大小基本适中,达到计划周数85%的工作量。 C. 题目工作量大小尚可,达到计划周数75%的工作量。 D. 从查阅文献开始,少于计划周数65%的工作量。 |
|
|
|
1-4 题目结合实际程度(7分) |
A. 题目紧密结合生产、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问题,真题真做。 B. 题目结合生产、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问题,真题真做。 C. 题目尚能结合实际问题,基本上真题真做。 D. 题目不能结合实际问题。 |
|
|
|
二、能力水平(36分) |
2-1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(7分) |
A. 紧紧围绕所选定课题,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 行分析、论证,知识面广,运用恰当,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。 B. 围绕所选定课题,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、论证,知识面广,运用恰当,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C. 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毕业论文中,且运用基本得当,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D.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。 |
|
|
|
2-2 调研及应用文献资料能力(8分) |
A. 实验及调研报告内容完整, 层次清楚, 文字简洁通顺; 能独立检索文献资料, 在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在15篇以上, 且著录格式符合国标规范要求。 B. 实验及调研报告内容完整, 文字通顺; 能独立检索文献资料, 在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在10篇以上, 且著录格式符合国标规范要求。 C. 实验及调研报告基本完整清晰, 文字基本通顺; 在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, 且著录格式基本符合国标规范要求。 D. 实验及调研报告不完整, 文字不通顺; 在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少于5篇。 |
|
|
|
2-3 外文应用能力(9分) |
A. 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, 翻译字数不少于3000字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科技文献, 译文准确流畅。 B. 能运用一门外语, 翻译字数不少于1500字的与本专 业相关的外文科技文献, 译文尚流畅,无原则性错误。 C. 译文一般,有小部分错误。 D. 无译文。 |
|
|
|
2-4编写计算机软件能力(12分) |
A. 以下主要软件技术指标都高: (1).实用性指标, (2).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指标, (3).安全可靠性指标, (4).用户界面设计指标, (5).数据库设计指标。 B. 以下主要软件技术指标比较高: (1).实用性指标, (2).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指标, (3).安全可靠性指标, (4).用户界面设计指标, (5).数据库设计指标。 C. 在以下主要软件技术指标中, 有3项比较高: (1).实用性指标, (2).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指标, (3).安全可靠性指标, (4).用户界面设计指标, (5).数据库设计指标。 D. 以下主要软件技术指标基本都不满足: (1).实用性指标, (2).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指标, (3).安全可靠性指标, (4).用户界面设计指标, (5).数据库设计指标。 说明:上述5主要软件技术指标的详细说明见下面的说明2。 |
个 |
|
|
三、设计(论文)质量(30分) |
3-1 设计(论文)撰写水平(15分) |
A. 论文论点明确,论据充分,论证逻辑性强(对毕业论文而言);系统的需求分析、总体设计、详细设计、系统的编码、软件测试内容规范(对软件为主的毕业设计而言);结构严谨,文理通顺,文字表述准确精练,条理性强。 B. 论文论点比较明确,论据较充分,论证逻辑性较强(对毕业论文而言);系统的需求分析、总体设计、详细设计、系统的编码、软件测试内容比较规范(对软件为主的毕业设计而言);所用专业语言无错误。 C. 论点基本正确,论据较可靠,论证尚合乎逻辑(对毕业论文而言);系统的需求分析、总体设计、详细设计、系统的编码、软件测试内容基本规范(对软件为主的毕业设计而言);所用专业语言无原则性错误。 D.论点不正确,论据不可靠,论证不合乎逻辑(对毕业论文而言);系统的需求分析、总体设计、详细设计、系统的编码、软件测试内容不规范(对软件为主的毕业设计而言);所用专业语言有错误。 |
|
|
|
3-2格式规范化程度(5分) |
A.按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(论文) 撰写模板撰写设计(论文)。撰写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, 统一用A4纸打印,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,左侧装订, 参考文献单独一页列出, 论文字数符合学校规定的字数,装帧美观、规范。 B. 按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(论文) 撰写模板撰写设计(论文),规范化程度比较高。 C. 基本按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(论文) 撰写模板撰写设计(论文)。装帧尚可,规范化程度一般。 D. 没有按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(论文) 撰写模板撰写设计(论文)。无装帧,不规范。 |
|
|
|
3-3 新颖性或创新性及成果价值 (10分) |
A. 论文具有独到的见解,新颖性强或创新意识强,且有较强的应用价值。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. 论文有新颖性或创意,有应用价值。 C. 论文新颖性或创意一般,有一定参考价值。 D. 无创意。 |
|
|
|
四、态 度(9分) |
4-1 态度(9分) |
A. 学习态度端正、遵守纪律、按时完成毕业设计(论文) 。 B. 学习态度比较端正、比较遵守纪律、按时完成毕业设计(论文) 。 C. 学习态度基本端正、基本遵守纪律、按时完成毕业设计(论文) 。 D. 没有按时完成毕业设计(论文) 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说明1: 评价结果与等级说明:
(1). 评价总成绩为100分, 是各项所得分数之和。
(2). 各项所得分数=该项分数值×该项等级值。
分数值即表中各项所列出的对应分数,等级值即各项所得的等级所代表的百分比(A代表100%,B代表80%,C代表60%,D代表40%)。例如:2—3外文应用能力,该项分值为9分,如果该项所得等级为B,等级值为80%,则2—3项所得分数为:9×80%=7.2。
(3). 评价最终结果分为五个等级:优秀、良好、中等、合格、不合格。
等级划分标准:优秀:总成绩≥90分;
良好:90>总成绩≥80分;
中等:80>总成绩≥70分;
合格:70>总成绩≥60分;
不合格:总成绩<60分。
说明2:主要软件技术指标(评价):
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,为了保证软件系统的质量,设计开发人员必须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各项指标。具体的指标如下:
1.实用性指标
要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,充分考虑各业务层次、各管理环节数据处理的实用性,满足用户生产和管理业务的需求。用户接口和操作界面尽可能做到美观大方,操作简便实用。
2.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指标
为适应将来的发展,软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。软件尽可能模块化、组件化,使应用系统可灵活配置,适应不同的情况。数据库的设计尽可能考虑到未来的需要。
3.安全可靠性指标
应用软件与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要做到安全可靠,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。数据库的备份策略恰当,以防灾难性事故发生。
4.用户界面设计指标
图形化指标:用户界面的设计应符合Windows规范的图形用户界面(GUI),做到美观大方。用户界面应当直观、明了、条理清晰。实现“傻瓜型”管理——易学、易用、易管理。
5.数据库设计指标
一致性指标:对信息进行统一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,协调好各数据源,做到“数出一门”、“算法统一”、“度量一致”。保证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。
完整性指标: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。要防止合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时向数据库加入不规范的数据。对输人到数据库中的数据要有审核和约束机制。
安全性指标: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,防止非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或合法用户非法使用数据库造成数据泄露、更改或破坏。要有认证和授权机制。
可伸缩性指标: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、移植的需要,具有良好的扩展性、伸缩性和适度冗余。
规范化数据库的设计指标:应遵循规范化理论,规范化程度过低,可能会存在插入、删除异常、修改复杂、数据冗余等问题,解决的方法就是对关系模式进行分解或合并(规范化),转换成高级范式。规范化一共有六个级别:1NF、2NF、3NF、BCNF、4NF、5NF。但也应当注意到,并不是规范化程度越高就越好。当一个应用的查询中经常涉及到两个或多个关系模式的属性时,系统就必须经常地进行连接运算,而连接运算的代价是非常高的。所以,在具体应用时到底规范化要进行到什么程度需要权衡利弊。一般而言,做到第三范式就足够了。
四、评阅教师评定成绩的标准
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大学本科毕业(论文)
成绩评定指标体系(适用评阅教师)
一级指标 |
二级指标 |
等级标准 |
评价等级 |
得分 |
总分 |
一、选题质量(25分) |
1-1选题指导思想(6分) |
A. 选题紧紧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,充分满足毕业论文教学基本要求。 B. 选题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,满足毕业论文教学基本要求。 C. 选题能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,基本满足教学基本要求。 D. 选题不能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,不满足教学基本要求。 |
|
|
|
1-2题目难度(6分) |
A. 题目能综合本专业的主干课和专业课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着重强调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,选题新颖。 B. 题目基本能体现教学计划中对专业课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,选题有新意。 C. 题目上能体现教学计划中对专业的主干课和专业课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,选题有一定的新意。 D. 题目体现不出教学计划中对专业的主干课和专业课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,选题无新意。 |
|
|
|
1-3题目工作量(6分) |
A. 题目大小适中,超过计划周数95%的工作量。 B. 题目大小基本适中,达到计划周数85%的工作量。 C. 题目工作量大小尚可,达到计划周数75%的工作量。 D. 从查阅文献开始,少于计划周数65%的工作量。 |
|
|
|
1-4 题目结合实际程度(7分) |
A. 题目紧密结合生产、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问题,真题真做。 B. 题目结合生产、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问题,真题真做。 C. 题目尚能结合实际问题,基本上真题真做。 D. 题目不能结合实际问题。 |
|
|
|
二、能力水平(41分) |
2-1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(7分) |
A. 紧紧围绕所选定课题,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 行分析、论证,知识面广,运用恰当,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。 B. 围绕所选定课题,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、论证,知识面广,运用恰当,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C. 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毕业论文中,且运用基本得当,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D.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。 |
|
|
|
2-2 调研及应用文献资料能力(8分) |
A. 实验及调研报告内容完整, 层次清楚, 文字简洁通顺; 能独立检索文献资料, 在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在15篇以上, 且著录格式符合国标规范要求。 B. 实验及调研报告内容完整, 文字通顺; 能独立检索文献资料, 在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在10篇以上, 且著录格式符合国标规范要求。 C. 实验及调研报告基本完整清晰, 文字基本通顺; 在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, 且著录格式基本符合国标规范要求。 D. 实验及调研报告不完整, 文字不通顺; 在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少于5篇。 |
|
|
|
2-3 外文应用能力(9分) |
A. 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, 翻译字数不少于3000字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科技文献, 译文准确流畅。 B. 能运用一门外语, 翻译字数不少于1500字的与本专 业相关的外文科技文献, 译文尚流畅,无原则性错误。 C. 译文一般,有小部分错误。 D. 无译文。 |
|
|
|
2-4编写计算机软件能力(17分) |
A. 以下主要软件技术指标都高: (1).实用性指标, (2).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指标, (3).安全可靠性指标, (4).用户界面设计指标, (5).数据库设计指标。 B. 以下主要软件技术指标比较高: (1).实用性指标, (2).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指标, (3).安全可靠性指标, (4).用户界面设计指标, (5).数据库设计指标。 C. 在以下主要软件技术指标中, 有3项比较高: (1).实用性指标, (2).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指标, (3).安全可靠性指标, (4).用户界面设计指标, (5).数据库设计指标。 D. 以下主要软件技术指标基本都不满足: (1).实用性指标, (2).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指标, (3).安全可靠性指标, (4).用户界面设计指标, (5).数据库设计指标。 说明:上述5主要软件技术指标的详细说明见下面的说明2。 |
个 |
|
|
三、设计(论文)质量(34分) |
3-1 设计(论文)撰写水平(19分) |
A. 论文论点明确,论据充分,论证逻辑性强(对毕业论文而言);系统的需求分析、总体设计、详细设计、系统的编码、软件测试内容规范(对软件为主的毕业设计而言);结构严谨,文理通顺,文字表述准确精练,条理性强。 B. 论文论点比较明确,论据较充分,论证逻辑性较强(对毕业论文而言);系统的需求分析、总体设计、详细设计、系统的编码、软件测试内容比较规范(对软件为主的毕业设计而言);所用专业语言无错误。 C. 论点基本正确,论据较可靠,论证尚合乎逻辑(对毕业论文而言);系统的需求分析、总体设计、详细设计、系统的编码、软件测试内容基本规范(对软件为主的毕业设计而言);所用专业语言无原则性错误。 D.论点不正确,论据不可靠,论证不合乎逻辑(对毕业论文而言);系统的需求分析、总体设计、详细设计、系统的编码、软件测试内容不规范(对软件为主的毕业设计而言);所用专业语言有错误。 |
|
|
|
3-2格式规范化程度(5分) |
A.按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(论文) 撰写模板撰写设计(论文)。撰写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, 统一用A4纸打印,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,左侧装订, 参考文献单独一页列出, 论文字数符合学校规定的字数,装帧美观、规范。 B. 按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(论文) 撰写模板撰写设计(论文),规范化程度比较高。 C. 基本按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(论文) 撰写模板撰写设计(论文)。装帧尚可,规范化程度一般。 D. 没有按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(论文) 撰写模板撰写设计(论文)。无装帧,不规范。 |
|
|
|
3-3 新颖性或创新性及成果价值 (10分) |
A. 论文具有独到的见解,新颖性强或创新意识强,且有较强的应用价值。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. 论文有新颖性或创意,有应用价值。 C. 论文新颖性或创意一般,有一定参考价值。 D. 无创意。 |
|
|
|
说明1: 评价结果与等级说明:
(1). 评价总成绩为100分, 是各项所得分数之和。
(2). 各项所得分数=该项分数值×该项等级值。
分数值即表中各项所列出的对应分数,等级值即各项所得的等级所代表的百分比(A代表100%,B代表80%,C代表60%,D代表40%)。例如:2—3外文应用能力,该项分值为9分,如果该项所得等级为B,等级值为80%,则2—3项所得分数为:9×80%=7.2。
(3). 评价最终结果分为五个等级:优秀、良好、中等、合格、不合格。
等级划分标准:优秀:总成绩≥90分;
良好:90>总成绩≥80分;
中等:80>总成绩≥70分;
合格:70>总成绩≥60分;
不合格:总成绩<60分。
说明2:主要软件技术指标(评价):
参见“指导教师成绩评定指标体系”部分。
五、成绩复审
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结束后,由计算机学院答辩委员会复审,确定最终成绩。